您的当前位置:博库网首页 > 电子书专题 > 平易近人:习近平的语言力量.外交卷 > 第46章

找准了病灶,就要对症下药

平易近人——习近平的语言力量(外交卷)

——固本浚源,为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

习近平在《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》这篇讲话中首先引用了北宋欧阳修在庆历二年(1042年)五月针对北宋时弊给宋仁宗写的奏疏《准诏言事上书》。欧阳修在文中写道,“臣又闻善治病者,必医其受病之处;善救弊者,必寻其起弊之原”。习近平在引用时,将“必寻其起弊之原”修改为“必塞其起弊之源”。意思是说,治疗病患,要从病因根源的生发处去治愈;拯救弊病,要从弊端根本的起源处去解决。原典与引文的一字之差,代表着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始为全球经济复苏寻找良方,不仅仅是分析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,中国的引领作用跃然文理之间。所谓大医医国,习近平对欧阳修所言进行引申,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、增长甚弱的时刻为其把脉,提出“找准了病灶,就要对症下药”。

当前,对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、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很多,但真正找准“病灶”的并不多见。找准世界经济的“病灶”不仅需要经济学科对世界经济现实问题进行严谨的分析,还需要具有宏大的历史观,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的历次经济困难中寻求共性、发现规律,更需要站在世界各国乃至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,探索协调各国政策、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途径。所谓“对症下药”,则须切中要害,各种对策既要深邃入理,得固本浚源之效,又要彰显共同利益,得各国协调一致,还要切实可行,易于推动落实。

习近平指出,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困难,其表象是增长乏力、失业率上升、债务高企、贸易和投资低迷、实体经济失速、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、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,2012年至2016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.99%,远低于2003年至2007年间的4.76%;而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大都在1%至2%之间,疲态明显。2017年初全球债务总额已达217万亿美元,超过全球生产总值三倍,且不断增长。世界经济持续低迷,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,看起来是感冒发烧,但根子是身体机理出了问题。习近平进而提出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、增长缓慢的原因:“究其根本,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,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,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。同时,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,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。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,有效需求不振。”从症状到病灶,习近平代表中国为近年来的世界经济乱象作出了总结。

接下来,就是“对症下药”的问题了。习近平从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国际经济机制两方面,开出了四剂药方。

在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方面,习近平提出要“推动改革创新”和“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”两剂药方。其一,改革创新是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,科技进步造就新产业和新产品;体制机制变革则会释放出活力和创造力。这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、实现复苏的根本。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,催生互联网+、分享经济、3D打印、智能制造等新理念、新业态,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,正在创造巨大需求,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。习近平提出,各国应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,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,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,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。其二,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,消除贫困和饥饿,实现公平、开放、全面、创新发展,不仅是共同的道义责任,而且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。习近平倡议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制定落实这一议程的国别方案,汇总形成二十国集团整体行动计划,助推世界经济强劲、可持续、平衡增长。

在创新国际经济机制方面,习近平提出了“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”和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”两剂药方。其一,所谓“孤举者难起,众行者易趋”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,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,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。主要发达经济体要努力巩固和扩大复苏势头;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要努力克服下行风险和压力,保持和恢复增长。在这一过程中,各方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彼此政策的沟通和协调,防止负面外溢效应。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国,则更需要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,提高透明度。其二,如果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,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。如果气滞血瘀,难畅其流,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。因此,要反对保护主义,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,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。各国应该协力确保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,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或藩篱。

病灶清晰、用药准确,方得祛病强身。习近平在讲话中用形象的比喻解析世界经济重大难题,既体现了中国愈来愈强的引导能力,也展示出独特的语言力量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